
一、行业相关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磁屏蔽膜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电磁屏蔽膜是指通过特殊材料制成的屏蔽体,主要是将电磁波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其电磁辐射受到抑制或衰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随着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不断发展,对设备抗电磁干扰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电磁屏蔽膜重要性日益凸显,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电磁屏蔽膜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应商,包括树脂、橡胶、导电粒子、铜钯、镍钯、原膜、包装材料等。这些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对电磁屏蔽膜的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下游则主要是FPC(柔性电路板)行业。
二、FPC发展带动电磁屏蔽膜行业发展
电磁屏蔽膜下游直接应用到FPC(柔性电路板)中。因此电磁屏蔽膜的发展主要受到FPC发展影响。FPC是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配线密度大、体积小、轻薄、可弯折等特点,是支撑终端电子产品向多功能、小型化、便携化发展的重要部件。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为首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作为其主要连接配件FPC的市场发展,同时,汽车智能化使得车载FPC的需求增速较快。另外,可穿戴智能设备、无人机等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快速兴起也为FPC产品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5G-5.5G 环境下,以智能手机、AR/VR 硬件设备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轻薄短小”、高频高速化趋势愈加明显,其内部结构 FPC 使用量不断增加以提升内部组装密度,同时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亦愈加严重,这客观上加大了对电磁屏蔽膜的需求,这种需求一方面体现为电磁屏蔽膜使用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体现为电磁屏蔽膜性能提升的要求(如厚度更薄、屏蔽效能更高、插入损耗更低、耐弯折性更强、抗撕裂性更强等)。
电磁屏蔽膜属于重资产行业,前期厂房、设备投入大,需要较高的初始投资资金。而下游FPC厂商规模也较大,因此对屏蔽膜产能有一定要求,同时向上游采购时,规模较大的厂商在原材料采购方面拥有更大优势。
三、5G等新兴技术的成熟将带来更多市场应用空间
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FPC电磁屏蔽膜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前景广阔。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满足更高性能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开发环保型、可降解的电磁屏蔽膜也将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电磁屏蔽膜需求量有望达到3600万平米,到2030年,这一需求量有望突破6000万平米。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具有超高速率、超大连接、超低时延三大特性,5G的出现加速了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5G时代逐步来临,将引发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上下游产业链变革,给电子、通信、汽车、医疗、娱乐等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推动智能穿戴设备、VR/AR、智能汽车等新兴智能终端的兴起,进而为电磁屏蔽膜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
四、折叠手机、AI 手机对电磁屏蔽膜提出新需求
折叠手机、AI 手机对电磁屏蔽膜提出了新的需求。例如折叠手机要求电磁屏蔽膜更薄、更耐弯折,AI 手机的高算力性能引发手机内部明显的散热问题,要求电磁屏蔽膜在屏蔽功能的基础上承担部分散热功能。
AI 手机方面,据 IDC 预测,2024 年 全球AI 智能型手机出货量上看 1.7 亿支,占整体手机比重近15%。而在中国市场,AI手机的浪潮更是汹涌。从华为Mate系列强势回归,到荣耀的MagicOS焕新升级,以及小米的全场景AI生态,每家厂商都铆足了劲抢占用户心智。进入2024年第四季度,华为、小米、vivo、OPPO、荣耀等手机厂商密集发布旗舰AI手机新品,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复苏。
五、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带来潜在需求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进程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趋势明显。数据显示, 2024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市场占有率也已高达39.6%,可见其在汽车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
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FPC 在弯折性、减重、自动化程度高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体现,FPC 在车载领域的用量不断提升,应用涵盖显示模组、车灯、BMS/VCU/MCU 控制系统、传感器、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相关场景,市场预计单车 FPC 用量将超过 100 片。在上述 FPC应用场景中,又因显示模组有其高清化需求,以及传感器系统需要接收 5G 信号、毫米波等高频高速信号以实现短延迟甚至零延迟的探测反馈和自动驾驶。可见这些高频高速电路存在对电磁屏蔽的潜在需求。